2008年8月18日 星期一

"轍 "-- 張喬治老師談他生命中的吉他

張喬治老師今年(2006年)七十有六,他遷居高雄已經四十八載,幾乎可以說,南台灣彈吉他的多是他的學生,或是他學生的學生, 直接或間接的受教於他, 但是即便如此, 為了這次的講題, 張老師仍然鄭重其事的,帶著他成堆的資料, 前來為後輩們介紹他所知的台灣本地的吉他故事, 張喬治老師的人生遭遇, 我應該算是第二次聆聽吧! 但心中卻仍然有著格外的期待, 畢竟他是一位終生志在吉他的人, 認真無悔的活在音樂世界中, 究竟是看到過聽到過什麼? 竟然有這麼大的力量支持他走這條路, 讓我好奇, 前陣子在淡水見到的吳學五老師, 當我驚訝於他演譯爵士樂曲的趣味和演奏時的泰然自若, 連他也曾經受教於張喬治老師, 而在某方面而言, 吳老師不是也一樣投入一生研究吉他? 張老師的這種感染力和影響力, 一定有線索可循吧, 一日為師, 終生為父, 這種理想中才有的情景, 在張老師的身上, 卻是當然的事實, 一日為師, 終生要學生受用不盡, 音樂, 不就應該是這樣的內容嗎?

張老師曾談到年幼時,一位日本音樂老師鶴田先生的影響,曾經這位風度翩翩穿著白色西裝的音樂老師, 對年幼學子產生巨大的影響, 甚至貫徹一生以音樂為職志? 當時我笑了, 那像是日劇或是電影的情節, 不可能發生在真實人生當中的, 而張老師正在面前, 即將侃侃而談, 他的人生, 以及他對音樂對吉他的信仰.....

試著從遠古去追朔, 張老師先交待了他所知的吉他源起,.....

"......由三弦四弦, 而後五弦,再直接跳到七弦琴, 歷史上的演變, 再由七弦回到六弦琴, 成為今日所見的吉他."

"......之前相信鋼琴才是樂器之王, 商借放在禮堂的鋼琴, 努力的將應該學習的樂曲做好練習, 經常到漆黑不見手指為止!..."

"......我聽到朋友的兄長, 在吉他上滑音, 馬上就為這個樂器著迷, 心想就是她了!..."

老師簡單的言語, 卻需要細心的聆聽, 那也像每一個人, 吉他的初識,……

"......早期的吉他,北部有呂昭炫老師, 中部有洪冬福老師, 南部有張喬治老師, 另外一位是在沙鹿的翁柏哲老師, 他也是當中最有深刻見解的一位, 行動不便的情況下,坐著輪椅前來高雄相訪,....."

談起琴,就少不了人,有些人,就是見了特別的有勁,自己不太確認的價值,全透過這樣的人凸顯出來,明明白白,決不含糊, 這些價值觀,還出現在條件越不適合的人身上,叫你看到吃驚, 叫自己一定要再多認真一點.

"....更早期台中還有胡樹琳老師,當時我也特地去求見,無奈胡老師過於繁忙,並沒有機會與他學習,善化的林耿堂老師生活富裕,是當時提供名琴的唯一資源,若是沒有林老師的慷慨,可能要在一段時間之後才有機會在台灣見到好琴...."

"當時還希望組織吉他協會,好將彼此的辛苦所學,加以匯集,讓以後的人可以省下力氣, 成就更高.....如今高雄的本地組成了團體, 應該是可以貢獻本地的,....."

"......朱里安 布里姆的日本演奏會, 鈴木嚴老師把貴賓席讓給我, 自己卻在一首現代樂曲中, 感到昏昏欲睡, 何等偉大的音樂家呀, 為什麼不爭氣的眼皮沉重, 我忽然想到自己從台灣去到日本, 千萬別丟臉, 才從昏睡邊緣驚醒, 由此可見, 吉他音樂會若是不再加進新的元素, 路也真的會越走越窄,......"

老師的真誠與幽默, 引得大家笑了.

早期的困苦環境, 似乎未能阻止像老師這樣的人, 物質匱乏的環境中, 竟然存在許多意志力大到如此的人,據我所知至少像謝佳樺老師, 黃潘培老師, 都在那個不易出國的年代, 僅僅為了一場難得的演奏會的理由,不辭辛苦的到日本去, 而後來更多的老師們, 更不惜代價, 前往西班牙,法國,美國進修,這種勇氣至少看出這個樂器, 是多麼具有吸引力, 更讓我知道這些人的意志, 是多麼的頑強,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吉他的風行, 今天應該是一個低點, 盛況時, 一大卡車的工廠吉他,可以在短時間內賣光, 說來荒唐, 樂器行老闆最歡迎吉他老師造訪, 一首愛的羅曼史就可以賣掉一大堆琴......"

張老師並沒有對吉他的盛衰提出線索, 或者是他個人的看法, 一時的興盛, 必然招致一個衰敗的來臨, 而要能夠使吉他能長長久久, 需要從根本的音樂內容與人的日常生活做起, 甚至, 需要的是許多的實踐, 是永遠說不清楚的吧.

"其實我只是日文和識譜的能力強些, 就讓我放心大膽的敎了,甚至連電吉他也敎"
張老師拿了當時購買的日文書, 其中都是以吉他為主的音樂教材, 原版樂譜,前幾頁都慘遭白蟻侵犯,留著歲月的痕跡, 現在網路發達了,資訊獲得的比以前容易得多, 但是願意犧牲時間金錢, 努力研究音樂表演的人,是否也和早期一般呢?

張老師對時代艱苦的形容, 在整場演講中, 都是以幽默與輕鬆的語氣帶過, 他也細數早期美軍對高雄市鹽埕區當時繁榮的貢獻.

".....大學生講不出話來,鹽埕區的酒吧女, 英文卻流利的很,當時除了演出可以有酬勞, 美國大兵也有很多因為技癢演出的, 而敢演出的, 技術當時都比我們好, 但也因此使我們收費之餘, 更開了眼界, 一舉兩得,....."

說起來高雄近年又對表演藝術開始重視, 沿著愛河, 眾多的演出場地, 如今已經由本地的消費者, 取代了美國大兵, 但是中間的空窗期, 敎我們臨時到哪裡去把樂師們叫來演出啊!!

這樣的情形, 也使大家明白音樂在某些民族中, 是生活的必需品, 要有音樂, 才能搖擺跳舞, 得到身心放鬆與舒暢, 這是音樂的根本, 雖然不能像拿卡西一般, 流於浮濫, 但即便是拿卡西, 也有程度好壞的分別, 何況拿著樂器直接讓人點歌,是要有相當的本事才得以為之, 假如日常生活就付之闕如, 怎麼要求舞台上能夠有好的表演者呢.

"...關於酒與吉他, 或是酒與音樂, 倒是很難得說明, 但是我一生都不缺酒, 光是學生帶來給我的, 就幾乎喝不完, 北部呂昭炫老師也是以酒為伴, 當時師母叮嚀說醫生囑咐, 說呂老師身體不好, 不可以喝酒, 我們不敢不從, 但是師母出門以後, 我們就置死生於度外, 記得呂老師南下, 竟然發現他帶著三瓶久未見到的紅露酒, 太使人意外了,...."

"...我到三十八九歲才結婚, 也許是經濟上的因素, 既然養不起家, 也就一直沒有結婚的念頭,...."

細數相親一直到結婚生子, 張老師仍舊的幽默, 艱困的生活竟然輕鬆帶過, 由此可見當時音樂家現實上的尷尬, 但是到了今天, 我所見到的音樂家, 仍然有些許的無奈與不捨, 老實說總是要有幾位真正生活充裕的音樂家, 那才是教人羨慕的社會呀! 若是我們連高尚的藝術家都沒辦法生活, 這樣的台灣哪有什麼進步可言!!

"孩子們都唸公立學校,所以比較省錢, 敎吉他, 是供不起孩子們補習費的"

張老師的幸運, 竟然可以延續到婚姻與下一代的教育當中,照張老師所言,生活中的遺漏與喪失, 是會自動填補的, 這倒像是基督徒的哲理與信念, 憑著這種意念的支持, 生活竟然也可以順遂幸福, 育有二子的張老師, 提到兩個孩子, 算是驕傲而疼惜的.

".....可以說是感恩的心吧! 我這一生, 也多虧了這把毫不起眼的樂器, 有了一個不甚豐足, 但是無所缺憾的美好生活...."

作為前輩,張喬治老師是當之無愧, 但如今我又多一份心境, 是他把這一生全無怨悔的獻給這個樂器, 還不忘記口裡心理不斷感謝, 命運之神如此巧妙的安排,對於生命選擇甘之如飴的態度, 令人敬佩.

陳靖逸紀錄(2006年一月八日)

沒有留言:

電話號碼的玄機

在日本旅行,使用的是當地租車公司的導航裝置,他有一個特殊的功能,就是只要有市話的電話號碼,就可以找到地點的座標,啟動導航,以一個外國人來說,這意味著最精簡的訊息傳遞,電話號碼真的應該這麼用嗎?會有壞處嗎?比如說被仇家追殺之類的。 想太多!不過這確實是日本人,或是任何思考細膩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