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局漸漸消失,這是疫情前後同時的景況,看書的人減少,但是書的品質是真的逐漸不堪嗎?我到台鋁書屋去找答案,我成長的年代有一本書評書目,每個月告訴我有哪些有趣的書可以看,但是因為本身也是一本雜誌,所以一旦銷路有問題,它就跟著消失。
我買了一本“這僅有一次的人生,一定要讀蘇東坡”,書中提到一件發生在蘇東坡當時的事,就是傳媒的改變,宋朝時期發明了木刻版,甚至影響到後來的活字版,連蘇軾也未曾察覺這是一個驚天動地的變化,受益於這格變化的是,蘇東坡的文章被留下來,也使眾多的古今文章留下來。
我的童年受益於一本雜誌,他是多國語言發行的,鑑於忙碌的社會,已經使人原有的讀書習慣不能廣覽群籍,用節錄的方式,摘要的方式來繼續原有的讀書習慣,希望有興趣的人可以找到原著來看,讀者文摘(The Reader's Digest),他的生意型態使讀者也是摘要的人,目的在蓬勃閱讀市場。
這些作為到如今似乎皆是枉然,而我們正經歷一次前所未有的傳媒大改變,從頭連根拔除過去所有訊息的傳遞方式,Youtube,InstgramFacebook,Tiktok。
唯一可行的方式,是同流合污(If you cant beat them , Join them)製作可以放到Youtube 上,關於讀書樂趣的節目,但要小心幾點,一是必須讓觀眾參與並且大量的參與,所以觀眾變成雙重身分,他既是觀賞者,也是提供者,這個節目是關於書,作者和讀者的,至於作者訪談,除非有特別的理由,廣告性質的則可以少做,Youtube以利益考量的節目太多,不必再多一個。
賈伯斯發現內容是王者(The content is the king),所以他去和八大唱片公司談線上買歌,但是電子書卻由雅馬遜拿走,間接導致美國書店的消失與整併,影音節目生出幾大怪物 Apple TV,Netflix,皆因“內容是王者”的概念顛被不破。
說了半天,我覺得好書需要介紹,沒有新書月刊,我們可以用Youtube,一家書店,裝潢得像台鋁書屋,本身就適合做訪談,然後隨意從書架上翻出一本書,帶著大家進入想像的世界,或許該去找他們談談。喔!忘了說我找到哪兩本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