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7日 星期三

為年老所做的準備

假如為年老做好準備是這個世代才需要,那不寫也罷,年華老去是一個必然,而女人比男人更在意,至少外表上,可是有趣的是,多數的人卻又在毫無準備之下,老去,死去。

因為老去是一個必然來到的東西,和死亡一樣,多數人對於這種必然,乾脆採取不變應萬變的態度,常有人勸說把遺囑寫好,但要不是他人的催促,特別是死神,一般人恐怕仍是不動如山。

永六輔先生,在一本著作“大往生“的跋裡面,寫了一篇給自己的祭文,一反常態的,因為是對自己寫,反而少了憐憫之心,甚至反倒像是在挖自己的蒼疤,尤其是針針見血的把自己毫無建樹的一生,全給暴露出來,並且說自己若是繼續留在世界上,只會徒增大家麻煩而已,證明自己的確死得其所,不禁令人捧腹。

不過回到正題,年輕時候的揮霍,正是為老齡做好準備,所謂人不痴狂罔少年,而這個後悔,應該是老了才發現的,所以在某種尺度下,揮霍自己年輕的體力、金錢和時間,勇敢的冒險,的確是為老年做好準備的做法,這和為死亡做準備,是大異其趣的,卻又是極度相關的,尺度沒有關係。

我的理論是為老做準備,因為即使老了,你仍然活著,至於死亡,那是別人的事,仔細想清楚也的確是這樣,我經歷過祖父的死亡,他哼了一聲,即刻斷氣,子女們忙成一團,像是不知道人會死亡一樣。

至於我父親,他更瀟灑,說他了無罣礙,全交給你們,我想到,他年輕時看過一本叫做人間世的雜誌,算是給知識份子的雜談,說人應該準備好棺材,把最後一塊錢花光,麻煩兒子揣一腳,登愣一聲躺進去,跟橄欖球達陣差不多意思,功德圓滿。 

Busy Living or Busy dying, 

that is the problem. 


沒有留言:

關於一則馬克思,普朗克的軼文

 當然因為很有趣,否則才不耐煩,去記這些名人的八卦呢! 馬克思,普朗克,是一個物理學家,在物理課裡,會知道這個人竟然發現一個自然界的常數,就是一個實際存在,可以用來計算的數字,當然,這個常數就名叫普朗克常數,不過這常數和這件事無關,姑且不表。 偉大的物理學發現,當然就讓他獲得了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