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6日 星期二

安東尼歐,勞羅(Antonio Lauro)

偉大的作曲家,是世上珍貴的寶物,然而寶物一向稀缺,作曲家亦然。

能夠做出美妙曲子的拉丁作曲家,像是一群天生的音樂家,不過他們一般介於創作歌曲與旋律,其後成名有一點僥倖的因素,例如“我們”(Nosotros)的作曲者 Pedro Junco Jr. (1920~1943古巴,因肺結核早逝),可以聽出作曲當時並沒有搭配好的伴奏,之所以後來成為名曲,和之後的編曲,以及演唱歌手的名氣有關。

所以刻意區別作曲家,和創作歌手,是有一定意義的,前者在器樂上已經把和聲寫好,而後者可能詞曲皆已完成,但除了基本的和聲伴奏外,沒有太多的琢磨,仍然等待有好的編曲家,或是歌者加以發揮。

勞羅(Antonio Lauro 1917~1986 委內瑞拉)當屬於作曲家之列,原因是他替吉他創作了相當經典的曲目,並且把想要表達的效果也記載下來,他所完成的版本在吉他上就已經相當完備了。

不過有才能但是缺乏機運,通常代表的是否在世時能夠成功成名,例如巴里奧斯(Augutine Barrios Mongore 1885 ~ 1944 巴拉圭),後世甚至以樂聖名之,稱讚他的音樂成就,但他在世間時經歷的苦難則非常人所可以領略。

若不是迪雅茲(Alirio Diaz 1923 ~ 2016委內瑞拉)的演奏和推廣,勞羅的曲子可能需要更久的時間才能夠被發覺,在自己國內雖然獲得最高的音樂貢獻獎,但是在浩瀚的世間,獲得普世的喜愛,真的是非常困難。

在1980年代,卡帶盛行的年代,與理查,克萊德們齊名的尼可拉斯,安吉利士,出了兩塊唱片,其中演奏了勞羅的著名圓舞曲,也讓我第一次聽到勞羅,和他的特殊的風格。

相對於盛行於歐洲大陸的圓舞曲,以史特勞斯為主的三拍子節奏,同樣的節奏形式,勞羅的圓舞曲的切分音使重拍落在第一拍的後半拍,這個小小的切分音使圓舞曲有了極為不同的樣貌,應該是一項極為特別的趣向,也把南美的節奏特色凸顯出來,產生的樂趣也極為不同。

 根據傳記所載,勞羅在1932年聽了巴里奧斯的一場演奏,之後決定把心力放在吉他這個樂器上,放棄鋼琴和小提琴曲的創作,可見那一場音樂會,對年紀僅十五歲的勞羅是多麽印象深刻,而世上自此多了一個偉大的吉他音樂創作者。

退休隨筆

 實際的退休日,應該是2024元旦,沒有任何的儀式,只有自己知道,我不由得想起竹中直人主演的美食野武士,第一集他前一天退休了,隔天一大早因為鬧鐘沒響,他匆匆忙忙下床,嘴裡咕噥著老婆為什麼沒有叫他,一邊繫著領帶,然後才看到桌上放著昨天同事祝賀的鮮花,畢竟過去幾十年都是如此醒來,還真...